行业科普

成为值得信赖的电商云仓服务商。
公司介绍

云仓金融——物联网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

2022-12-20

一、引言

我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中明确指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同时,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变化,中小企业面临的生产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其中特别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包括鼓励拓宽融资途径,推动质押物的多元化,降低融资成本。

从商业银行角度看,传统的存贷利差已无法满足现代商业银行的利润需求,一是同行间同质化服务将导致利润下降,张晓明等(2019)[1]通过对我国近十年银行贷款业务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去向在投资区域、投资行业、贷款类型以及投资持有目的等方面都呈现较高的同质化水平,且部分指标仍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同质化不但会压缩银行的利润空间,且从宏观角度看,还会增加金融系统性风险,降低金融体系稳定性;二是利差收紧,目前传统银行的主要收入为净利息收入,大概占银行总收入70%至80%,且息差分化较为显著,部分中小银行息差普遍较低,以此亟需通过开发创新业务占领新市场;三是金融脱媒,刘乃辉(2018)[2]研究发现银行利差与金融脱媒成倒U型关系,随着金融脱媒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先上升后下降。金融脱媒已然是不可逆之趋势,商业银行须致力金融创新方能巩固市场地位,拓展利润空间。

二、供应链金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局限

(一)供应链金融研究现状

国际上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较早,有关供应链金融的定义最早由Timme(2000)[3]等学者提出,他们认为高层们需要改变对供应链的关注视角,除了专注降低运营成本的技术,还应看到财务绩效对供应链的推动作用。Michael Lamoureux(2007)[4]通过嵌入成本分析,供应链内信息流的整理打包实现了链内资金流的优化过程,强调了生态圈的建立为供应链参与者所带来的财务及资金优势。Hans Christian Pfohl等(2017)[5]对供应链金融的定义为是对企业间融资的优化,以及与客户、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的融资流程的整合,以提高所有参与企业的价值,并基于此提出了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假设,尤其是基于信息的不对称分布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危险分别设计了静态与动态模型。我国的供应链金融的研究最早从融通仓开始,由罗齐、朱道立(2002)[6]等提出,并由石代伦和陈祥锋(2005)(2006)[7][8]建立了理论框架,此后相当一部分学者参与到了这项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中来。尤其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大数据的供应链金融逐渐受到行业与学术界的关注,刘达(2016)[9]首先关注了第三方支付在供应链金融中的意义,第三方支付可以通过征信等方式以一个较低的成本实现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李志鹏,朱淑珍,吴筱菲等(2019)[10]分析了电商平台在供应链金融的作用,并详细研究了电商贷款模式、银行贷款模式、统一授信模式下电子订单融资业务的贷款流程。近两年相当一部分学者将关注点放在了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数据库为金融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蔡恒进等(2019)[11]在其研究中提出区块链技术(及其衍生出的智能合约概念)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分别用于改善供应链金融中最主要的两个基本环节——交易管理和风险管理,将引领供应链金融服务进入全新的智能化发展阶段。朱兴雄等(2018)[12]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系统,将用户账户、授信申请、供应链金融全业务流程中的关键信息上链,形成分布式账本,提升系统的效率及安全性。林楠(2019)[13]则通过分析区块链的特点以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的智能执行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但也提出了区块链技术的不足,如其主要业务环节仍需要人工代为操作,即虚拟系统无法完全替代真实系统作用。

供应链金融解决了长久以来存货质押的三大问题:(1)信息不对称。对于贷款方而言,很难确切地知道质押物的市场价值以及市场需求,因此估值往往远远偏离实际;(2)抗市场风险差,坏账率高。几乎所有质押物的价格都具有波动性,甚至会随时间贬值,面对质押物遭遇市场负面波动,贷款方难以防范。(3)可持续性差。以存货做质押,说明企业所出现的资金紧缺并非是由于产能不足,市场经营已非企业当下重点,通过该笔贷款既不能提升企业的生产力,也无法提升产品竞争力,仅仅是帮助企业度过资金难关,无法长期持续。由此可见供应链金融充分利用了供应链的特点,将贷款方与单个借款企业的单一关系转换成贷款方与整个供应链的关系,通过核心企业的影响降低质押物的市场风险。

(二)现有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缺陷

随着近些年来越来越多资金方的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出于自身生产需求,核心企业也乐于通过这种模式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帮助。然而供应链金融虽然在模式上有着巨大创新,但由于对应信息平台建设的滞后,该模式的局限性逐步呈现。

1. 依赖单一核心企业

核心企业是传统供应链金融中的重要特征,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但单一核心企业的模式客观上有其局限性,具体如下:

(1)信息的来源依赖核心企业。在动产质押中,银行需对质押物的市场充分了解,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质押物需求情况实质上由核心企业的需求体现,在核心企业生产经营稳定且信息充分共享的前提下,银行可以获得近乎完全的市场信息,以调整最优贷款定价。然而虽然市场因素导致的波动相比传统存货质押有所下降,但非市场的影响因素却有所增加。银行对市场的了解主要通过核心企业,一旦核心企业隐瞒或者决策失误,极易导致违约。此外若质押物的需求市场较小,或仅局限于供应链内部,渠道单一使得质押物抗波动性较差,甚至会出现乘数效应。

(2)资产担保价值依赖于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核心企业以其行业影响力作为担保,本质上是将核心企业的融资能力转化为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提升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

从参与供应链融资的动机来看,核心企业主要出于供应链稳定,确保其生产顺利进行,避免合作商由于资金紧缺导致生产停滞或滞销的情况出现。因此参与供应链金融可以降低供应链断裂风险,但对市场占有率、产业升级的帮助有限。而供应链金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则是其生存发展,扩大规模的关键。

(3)融资对象的选择依赖于核心企业,无法覆盖全供应链参与者。最早供应链金融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由于资金短缺导致的生产停滞等问题以保证短期生产效益。因此传统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对银行并没有太多吸引力,缺乏发展动力,其融资对象也仅仅是个别生产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然而在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中,其参与者包括供应商、制造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信息服务商和渠道商等,有资金需求的不仅仅是供应商或者制造商,且所需资金也不仅仅是用于生产成本,还包括研发成本,生产技术升级成本等。

2. 借贷双方的竞争关系强于合作关系

借贷双方的零和博弈关系。在动产质押模式中,物流企业扮演者监管者的角色,可以为贷款方提供库存动态信息,但却无法获取物资市场反馈、资金情况等,根据李毅学(2010)研究动产质押数学模型[14],借款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会优先销售非质押品(即用贷款资金创造的产品增量),在该模式下借方与贷方之间无法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仍是零和博弈,和传统借贷并无本质却别。

3. 贷款审批自动化程度低

目前开展中的供应金融服务多是一次性的贷款服务,还无法实现自动化审批,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信息不足、质物单一等。中小企业一般贷款额度较小,采用自动化审批可以大大减少银行的成本投入,通过提高贷款数量控制风险损失。

三、供应链云仓金融服务创新模式

(一)云仓的概念

学界内对于云仓尚未有明确的定义,云仓的概念源于云计算,其中“云”强调的是信息云,即数据(物流数据、商流数据等)集中于“云端”统一处理,对接若干端口实现统筹协调。“仓”则是各级仓库,也即各级端口,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仓储布局来减少整体配送时间。云仓的技术核心是大数据、自动化、智能化,云计算的发展为云仓的实现奠定了技术基础。云仓概念的思想源自辐射型仓库布局的理念,过去由于技术原因,辐射型仓库布局仅适用于用户相对集中的经济区域或作为主干线的转运仓,且需要用户主动向其靠拢才能够形成一定规模效应,因此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云计算的应用首先解决了辐射型仓库布局的辐射范围有限的问题,利用大数据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及预测,可以提前有效调度区域内的物流资源,将物流活动开始于订单发生之前;其次基于云计算的云仓平台可对区域内的物流系统结构实现扁平化,通过一体化管理减少客户对物流规划的投入成本,增强客户黏性。

然而云仓概念至今尚未明确,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当前主流的云仓模式并不唯一,对于云仓模式的成型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目前主要有三类企业开展云仓业务,分别是物流快递类云仓、第三方仓储云仓及电商平台类云仓,市场尚未对云仓服务形式达成统一。各类云仓服务比较见表1。二是云仓系统尚未完善,云仓的市场模式仍处探索阶段。云仓是利用云计算以及现代管理方式,依托仓储设施进行货物流通的全新物流仓储体系产品,目前来看云仓系统的服务潜力尚未完全发掘,上述三类主要的云仓业务在服务重心上都各有侧重。

表1 各类云仓服务比较  下载原图

 

表1 各类云仓服务比较

(二)云仓金融服务的意义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供应链结构发生新一轮的革新,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大数据应用,新型物流模式开始出现,如亚马逊的AWS服务、阿里巴巴的菜鸟云仓、京东云仓等,云仓服务为供应链带来的是物流革新,信息革新,商流革新,而云仓与金融的结合则进一步引导着资金流革新,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融资模式发生变化。银行在意的不是质物本身,而是资金转换效率,传统模式下银行只能通过核心企业了解,或以核心企业作为担保,而在云仓模式下银行可以通过云网络直接监控业务流程,进一步提高其对风险信息的掌握。云仓作为新生事物还处于初期建设并仍在不断改善,国内外有关云仓金融的研究较少,何娟等(2012)[15]较早提出了基于云仓平台的金融服务框架,提出了云仓金融平台的构成元素——“云市场”、“云平台”、“云撮合”等元素,并介绍了其运作模式、功能优势及潜在风险等内容。

云仓金融服务的看展进一步丰富了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可以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进行探讨。

(1)微观层面意义。企业资金缺口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与支出的资金发生在不同时刻,针对这类问题传统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种模式,基于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基于仓单或者存货质押的物流金融以及基于供应链实际业务(订单)的金融服务,见表2。从风险控制角度看,三种模式的主要风险各不相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任何一种模式下,资金提供方都无法掌控全局信息。

表2 供应链融资模式比较  下载原图

 

表2 供应链融资模式比较

由此可见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发展瓶颈仍在信息共享上,而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原因是商业模式与信息技术的掣肘。因此提高信息的完整性以增强企业的资信水平是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也就是云仓金融产生的微观基础。

(2)宏观层面意义。在大数据时代下,随着网络技术升级,物联网技术已逐渐融入经济生活中,供应链的发展逐步由封闭转向开放,“链”字已经很难再形象地概括现有供应关系,“网”的结构已成趋势,金融业态的多样化对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其必须尝试实践金融模式创新以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此外重新配置风险是金融的关键要素之一,对金融产品提供者而言,“稳定收益”远比“最大收益”更有吸引力。回顾供应链金融发展及研究过程可以发现,已有研究里往往是针对单一企业的借贷行为,风险过于集中,这也是供应链金融目前难以开展的原因之一。将单一企业(供应链)的风险转移到一个更大的企业集群,利用投资组合优化,逐步使得供应链金融成为一种常规化的成熟产品。

从以上可以看出,融合了云仓体系的供应链不但带来了新的商业生态环境,也给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机遇,在大数据技术不断深入应用的形势下,将金融资源与产业资源高度结合,实现金融效益与产业效益的乘数效应。

(三)云仓金融创新模式

以往研究供应链金融模式时大多仅关注生产企业资金缺口,即站在生产链上的角度,以生产链为核心分析其融资模式与风险。从地位来讲,生产链在供应链中处于核心位置,理应加以重视,但却容易忽视“木桶效应”。供应链的整体效益高低往往不取决于核心企业或者生产效率,而取决于供应链中最薄弱一环,如物流、销售或者后期服务等。基于以上对供应链绩效的理解,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对象本应该涵盖供应链所有成员,而云仓金融模式则可为供应链中几乎每一个参与者提供资金服务,这些融资企业分成三类: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及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云仓金融流程图见图1。

图1 云仓金融流程图

图1 云仓金融流程图   下载原图

云仓金融体系可协助商业银行准确全面地掌握供应链中的运行情况,借助大数据可以对未来做出更准确的预判。而基于“真实票据理论”与“自动清偿理论”的贷款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提高贷款比率。统一授信模式相比于银行直接放贷模式更具有长远优势,随着云仓系统算力的逐步提升,资信评估体系将会不断完善与改进,统一授信可以减少银行的评估成本,借助数据系统的强大分析能力与云仓系统的规模效应,使得企业信贷逐步实现“无人化”与“程序化”发展,这是决定价值网络供应链前端竞争优势的关键。

(四)云仓金融的特征

云仓金融与物流金融、传统供应链金融相比较来看,最大的提升在于信用基础的提升,即贷款方对贷款回收的保障基础。传统实物质押需要贷款方对质押物的价格波动有精确预测,使得企业有可能因为价格波动过大而选择违约,质押物只是纯粹物资,可能并不具备进一步提升价值的能力(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而仅仅作为借款企业对冲价格波动的一种手段。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以及云仓金融可以帮助贷款方跟踪质押物的实际流向,特别是云仓模式下,无论质押物是原材料或是成品,其下游市场仍在云仓生态圈内,市场信息可以实时动态掌握。此外云仓金融的另一特征在于其模式的可复制性,传统动产质押需要贷款方对借款方质押物充分考察,每笔贷款均需独立考核,独立跟踪,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则需要对每个供应链做独立项目,而云仓金融则是全链路打通,可以服务于云仓生态圈内几乎每个参与企业。

表3 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及云仓金融融资模式比较  下载原图

 

表3 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及云仓金融融资模式比较

云仓数据库为贷款方提供的数据支持是全方位的,例如通过对电子商务平台数据的分析可以提供全行业各类商品的估值,并能实现监控仓内融资商品的实时价格、周转趋势、物流动向等,使原本封闭的价值链变成开放式的商业网络。云仓数据库要实现对金融服务的支持,需要具备两方面能力,一是数据搜集能力,包括云仓系统内的数据实时收集和系统外的数据共享。系统内数据是指云仓系统所服务客户的数据,平台规模越大,其数据价值越高。系统外数据则可以通过数据共享实现,各数据库提供方则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对接,由此可能会催生出针对云仓数据共享的第三方数据服务机构。二是数据分析能力,云仓平台系统需要集成市场数据分析、财务数据分析、数据预测等功能。云仓金融所服务的对象数量会比传统供应链金融提升数个量级,贷款定价等决策只能通过系统自动分析得出,数据量越大,数据种类越丰富,系统的决策准确性越高。

四、云仓金融的风险分析

在云仓为供应链金融带来创新模式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风险环境与问题。云仓模式丰富了供应链的伙伴关系结构,将传统的N+1+M的链状模式转为网状关系。而另一方面基于供应链与生俱来的传导性,云仓金融风险会比传统供应链金融范围更广,根据金融脆弱性理论以及金融不稳定假说,金融体系的内在风险不可避免且具有一定脆弱性。

1.金融风险传导性

金融风险传导是指一方发生金融违约,由于市场关联性,与之相关的各方由此引发的金融违约。云仓模式所构建的网状关系使得各企业间的业务关系更加复杂,就单个企业而言,大部分企业都不可能仅处与一条供应链之中,一旦资金或者生产出现断层,必将影响其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而且这种影响还将具备传递性,并有可能扩散至整个供应链网络中。

2.制度风险

云仓金融作为新兴实物,不可避免会面临制度漏洞与监管漏洞。以2018年“金银岛资金链断裂案”为例,金银岛曾是国内被寄予厚望的创新型互联网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2014年金银岛顺势上线“金联储”业务,为平台商家提供金融服务,从业务形态看该模式已具备云仓金融初步形态,但随着业务的开展,资金投向逐渐倾向资金链金融,而不是供应链金融,由于缺少了基于业务为依托,借款违约增高,并最终引发资金链断裂。

3.技术风险

云仓金融业务的开展是以大数据为支撑,大数据为银行提供更为全面的企业信息,真实的数据是是确保银行回收贷款,维持云仓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数据造假、数据隐瞒、恶意修改等行为会对整个体系造成严重伤害。回顾“上海钢贸案”,“青岛港融资诈骗案”等,均是违法分子利用数据漏洞重复质押欺诈银行的典型案例,大数据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帮助金融行业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同时,也减少了违法难度,增加放贷风险。

五、云仓金融发展前景分析

云仓思想已经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共识,但云仓的发展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及维护资金,技术研发与基础设施建设缺一不可。随着5G技术到来,万物互联已非遥不可及,在新的物流环境下,云仓与金融的结合将会成为物流业发展新的利润点与竞争力。云仓金融的发展目前尚主要停留在理论阶段,仅有少量企业进行小范围试验,云仓金融仍有以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1.物流经营模式

云仓物流体系的两个主要业务能力是仓储与配送,而“仓”与“配”相较而言,云仓的价值更多地体现于“仓”的布局,仓库的合理布局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配送能力的不足。在资本有限的条件下,优先布局仓库可以为云仓体系的长远发展布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当前业内第三方配送的商业环境已逐渐成熟,自营一套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配送网络需要投入大量资本与时间,因此配送业务可以通过第三方开展,借助第三方完善的配送网络,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初期物流建设资金的紧缺。

2.行业垄断与行业标准

目前云仓市场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行业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但在资本的干预下,可以预见市场最终会形成少数几家极具竞争力的云仓巨头,而行业标准会受市场影响逐渐统一。

单以云仓金融业务来看,目前存在两个可能的发展方向,即资金提供方是云仓企业还是商业银行。我国以往金融准入门槛较高,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热潮的来临,从2004年第三方支付开始,愈多企业开始踏进金融大门,此后2016年互联网金融强监管来临,互联网金融发展逐渐规范。从政策面和市场面来看,云仓企业已具备整合闲散资金的各种条件,但其劣势在于相比于传统银行风险意识不足,容易为高收益放宽贷款门槛,因此云仓企业开展金融服务,需要制定严格的风险控制标准与执行制度。

3.服务范围

云仓金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云仓系统内的各类企业,由于掌握了详细的企业业务数据及具有资金优先偿还权力,云仓系统的内部融资风险并不高。但是若系统内部汇集闲散资金过多,则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放宽贷款额度,二是向外需求资金出口。其中内部放宽贷款额度会增加资金风险,但也能为企业缓解长期资金需求,如技术升级,科研等。

4.数据来源

纵观当前主流云仓企业,无论是对社会上的仓储资源进行整合或是自建仓储体系,云仓的核心从来不是硬件设施,而是其配套的云仓软件系统,其中数据则是云仓金融服务的关键核心。目前无论是互联网企业、物流企业还是金融企业,均把客户数据看作是未来抢占市场的重要资本,但数据共享眼下还无法实现,这也是云仓金融发展的瓶颈所在。数据共享会否成为未来的趋势,关键看各企业能否通过数据共享获取更大利益。